悉尼歌劇院的前世今生
悉尼歌劇院位于澳大利亞悉尼,是20世紀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藝術中心,已成為悉尼市的標志性建筑。該歌劇院1973年正式落成,2007年6月28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該劇院設計者為丹麥設計師約恩?烏松。悉尼歌劇院坐落在悉尼港的便利朗角(Bennelong Point),其特有的帆造型,加上悉尼港灣大橋,與周圍景物相映成趣?! ?/span>
簡介
英文名稱:Sydney Opera House
地理位置:澳大利亞悉尼市貝尼朗岬角
歌劇院規模:悉尼歌劇院整個建筑占地1.84公頃,長183米,寬118米,高67米,相當于20層樓的高度.
設計師:約恩 伍重(Jorn Utzon)(丹麥)
悉尼歌劇院,Sydney Opera House ,位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首府悉尼市貝尼朗岬角。這座綜合性的藝術中心,在現代建筑史上被認為是巨型雕塑式的典型作品,也是澳大利亞的象征性標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span>
悉尼歌劇院不僅是悉尼藝術文化的殿堂,更是悉尼的靈魂,清晨、黃昏或星空,不論徒步緩行或出海遨游,悉尼歌劇院隨時為游客展現不同多樣的迷人風采。從遠處看,悉尼歌劇院就好像一艘正要起航的帆船,帶著所有人的音樂夢想,駛向蔚藍的海洋。從近處看,它就像一個陳放著貝殼的大展臺,貝殼也爭先恐后地向著太陽立正看起?! ?/span>
悉尼歌劇院的外型猶如即將乘風出海的白色風帆,與周圍景色相映成趣。悉尼歌劇院是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構思興建,1955年起公開徵求世界各地的設計作品,至1956年共有32個國家233個作品參選,後來丹麥建筑師約恩?伍重的設計屏雀中選,建設從1959年3月開始,直至1973年10月竣工,斥資1億零200萬澳大利亞元完成建造,為了籌措經費,除了募集基金外,澳大利亞政府還曾於1959年發行悉尼歌劇院彩券?! ?/span>
每年在悉尼歌劇院舉行的表演大約3000場,約二百萬觀眾前往共襄盛舉,是全界最大的表演藝術中心之一。歌劇院白色屋頂是由一百多萬片瑞典陶瓦鋪成,并經過特殊處理,因此不怕海風的侵襲,屋頂下方就是悉尼歌劇院的兩大表演場所─音樂廳(Concert Hall)和歌劇院(Opera Theater)。音樂廳是悉尼歌劇院最大的廳堂,共可容納2679名觀眾,通常用於舉辦交響樂、室內樂、歌劇、舞蹈、合唱、流行樂、爵士樂等多種表演。此音樂廳最特別之處,就是位於音樂廳正前方,由澳大利亞藝術家
Ronald Sharp所設計建造的大管風琴(Grand Organ),號稱是全世界最大的機械木連桿風琴(Mechanical tracker action organ),由10,500個風管組成,此外,整個音樂廳建材使用均為澳大利亞木材,忠實呈現澳州自有的風格。
外觀及結構
悉尼歌劇院的外觀為三組巨大的殼片,聳立在南北長186米、東西最寬處為97米的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基座上。第一組殼片在地段西側,四對殼片成串排列,三對朝北,一對朝南,內部是大音樂廳。第二組在地段東側,與第一組大致平行,形式相同而規模略歌劇廳。第三組在它們的西南方,規模最小,由兩對殼片組成,里面是餐廳。其他房間都巧妙地布置在基座內。整個建筑群的入口在南端,有寬97米的大臺階。車輛入口和停車場設在大臺階下面。悉尼歌劇院坐落在悉尼港灣,三面臨水,環境開闊,以特色的建筑設計聞名于世,它的外形像三個三角形翹首于河邊,屋頂是白色的形狀猶如貝殼,因而有“翹首遐觀的恬靜修女”之美稱?! ?/span>
歌劇院整個分為三個部分:歌劇廳、音樂廳和貝尼朗餐廳。歌劇廳、音樂廳及休息廳并排而立,建在巨型花崗巖石基座上,各由4塊巍峨的大殼頂組成。這些“貝殼”依次排列,前三個一個蓋著一個,面向海灣依抱,最后一個則背向海灣侍立,看上去很像是兩組打開蓋倒放著的蚌。高低不一的尖頂殼,外表用白格子釉瓷鋪蓋,在陽光照映下,遠遠望去,既像豎立著的貝殼,又像兩艘巨型白色帆船,飄揚在蔚藍色的海面上,故有“船帆屋頂劇院”之稱。那貝殼形尖屋頂,是由2194塊每塊重15.3噸的彎曲形混凝土預制件,用鋼纜拉緊拼成的,外表覆蓋著105萬塊白色或奶油色的瓷磚?! ?/span>
據設計者晚年時說,他當年的創意其實是來源于橙子。正是那些剝去了一半皮的橙子啟發了他。而這一創意來源也由此刻成小型的模型放在悉尼歌劇院前,供游人們觀賞這一平凡事物引起的偉大構想。
內部裝飾
歌劇廳較音樂廳為小,擁有1547個座位,主要用于歌劇、芭蕾舞和舞蹈表演;內部陳設新穎、華麗、考究,為了避免在演出時墻壁反光,墻壁一律用暗光的夾板鑲成:地板和天花板用本地出產的黃楊木和樺木制成;彈簧椅蒙上紅色光滑的皮套。采用這樣的裝置,演出時可以有圓潤的音響效果。舞臺面積440平方米,有轉臺和升降臺。舞臺配有兩幅法國織造的毛料華麗幕布。一幅圖案用紅、黃、粉紅3色構成,猶如道道霞光普照大地,叫“日幕”;另一幅用深藍色、綠色、棕色組成,好像一彎新月隱掛云端,稱“月幕”。舞臺燈光有200回路,由計算機控制。還裝有閉路電視,使舞臺監督對臺上、臺下情況一目了然。
建造歷史
音樂廳是悉尼歌劇院最大的廳堂,共可容納2679名觀眾,通常用于舉辦交響樂、室內樂、歌劇、舞蹈、合唱、流行樂、爵士樂等多種表演。此音樂廳最特別之處,就是位于音樂廳正前方,由澳大利亞藝術家Ronald Sharp所設計建造的大管風琴(Grand Organ),號稱是全世界最大的機械木連桿風琴(Mechanical tracker action organ),由10,500個風管組成,此外,整個音樂廳建材使用均為澳大利亞木材,忠實呈現澳大利亞自有的風格?! ?/span>
殼體開口處旁邊另立的兩塊傾斜的小殼頂,形成一個大型的公共餐廳,名為貝尼朗餐廳,每天晚上接納6000人以上。其它各種活動場所設在底層基座之上。劇院有話劇廳、電影廳、大型陳列廳和接待廳、5個排列廳、65個化妝室、圖書館、展覽館、演員食堂、咖啡館、酒吧間等大小廳室900多間?! ?/span>
建造悉尼歌劇院的計劃始于1940年代,悉尼音樂學院的院長Eugene Goossens游說建造一個能夠表演大型戲劇作品的場所。當時進行戲劇表演的場所悉尼市政廳對于戲劇表演來說太小了。在1954年,Goossens成功取得了新南威爾士州總理Joseph Cahill的支持,Joseph Cahill要求要求設計一個專門用于歌劇的劇院。也是Goossens堅持將歌劇院建在便利朗角(Bennelong Point)上。盡管Cahill曾想將其建得離位于CBD西北方的溫耶德火車站(Wynyard railway station, Sydney)更近一點?! ?/span>
Cahill于1955年9月13日發起了歌劇院的設計競賽,共收到了來自32個國家的233件參賽作品。參賽作品的規定是必須有一個能容下3000人的大廳和一個能容下1200人的小廳,兩個廳都要被設計成有不同的用途,包括歌劇,交響樂和合唱音樂會,大規模的會議,講座,芭蕾舞演出和其他演講。
設計者
1956年,丹麥37歲的年輕建筑設計師約恩 伍重看到了澳大利亞政府向海外征集悉尼歌劇院設計方案的廣告。雖然對遠在天邊的悉尼根本一無所知,但是憑著從小生活在海濱漁村的生活積累所迸發的靈感,他完成了這一設計方案,按他后來的解釋,他的設計理念既非風帆,也不是貝殼,而是切開的橘子瓣,但是他對前兩個比喻也非常滿意。但是,當他寄出自己的設計方案的時候,他并沒有料到,又一個“安徒生童話”將要在異域的南半球上演?! ?/span>
1957 年1月29日,悉尼NSW藝術館大廳里,記者云集,評委會莊嚴宣布:約恩 伍重的方案擊敗所有231個競爭對手,獲得第一名。設計方案一經公布,人們都為其獨具匠心的構思和超俗脫群的設計而折服了。但是,誰又曾知道,約恩 伍重的方案最初很早就遭到了淘汰,被大多數評委槍斃而出局。后來評選團專家之一,芬蘭籍美國建筑師埃洛 沙里寧來悉尼后,提出要看所有的方案,它才被從廢紙堆中重新翻出。埃洛沙里寧看到這個方案后,立刻欣喜若狂,并力排眾議,在評委間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游說工作,最終確立了其優勝地位?! ?/span>
1957年冬天,丹麥設計師約恩 伍重被宣布贏得了競賽,得到了英鎊5,000的獎金。烏松于1957年訪問了悉尼,幫助監督該項目。1963年2月,他將他的工作室搬去了悉尼?! ?/span>
花費
悉尼歌劇院于1973年正式完工,總花費為1億零200萬負責主管建造計劃的H.R. ‘Sam’Hoare提供了截至1973的總花費:
階段一:矮墻:Civil & Civic Pty Ltd大約為5千5百萬?! ?/span>
階段二:屋頂M.R. Hornibrook (NSW) Pty Ltd大約為1千2百50萬
階段三:內部的設計和裝潢The Hornibrook Group5千6百50萬
其他的合同:舞臺設施,舞臺照明和風琴9百萬
其他的花費和費用1千6百50萬
1957年初步計劃的成本為7百萬。最初預計完工日期為1963年1月26日(澳大利亞日)。
社會評價
悉尼歌劇院不僅是悉尼藝術文化的殿堂,更是悉尼的靈魂,是公認的20世紀世界十大奇跡之一,是悉尼最容易被認出的建筑,每天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絡繹不絕前往參觀拍照,清晨、黃昏或星空,不論徒步緩行或出海遨游,悉尼歌劇院隨時為游客展現不同多樣的迷人風采?! ?/span>
悉尼歌劇院設備完善,使用效果優良,是一座成功的音樂、戲劇演出建筑。那些瀕臨水面的巨大的白色殼片群,象是海上的船帆,又如一簇簇盛開的花朵,在藍天、碧海、綠樹的襯映下,婀娜多姿,輕盈皎潔。這座建筑已被視為世界的經典建筑載入史冊?! ?/span>
2003年4月,悉尼歌劇院設計大師約恩伍重先生獲2003普利策建筑學獎。普力策獎是對約恩 伍重和他的杰作的最終承認?! ?/span>
2008年11月29日,約恩伍重在丹麥去世,享年90歲。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位悉尼歌劇院的設計大師,在他生前直至去世都沒能夠親眼看過他自己的杰作。
全文轉自:互聯網絡
四川恒源商品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
Sichuan Hengyuan concrete products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www.wedrawstuf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