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鋼筋混凝土的起源與發展
鋼筋混凝土的問世,引起了建筑材料行業的一場革命。然而,令人驚奇的是,發明鋼筋混凝土的既不是建筑業的科學家,也不是著名的工程師,而是一個和建筑不搭界的園藝師。他就是法國的約瑟夫·莫尼哀。
鋼筋混凝土發明者約瑟夫·莫尼哀
2007年,在上海世博局主辦的一次大型世博歷史巡展活動中,展覽總策劃俞力先生遍尋不著一件展品——一塊鋼筋混凝土,后來才發現,原來它被布展人員誤認為是建筑廢棄物抬出了展區。俞力告訴參展人員:“在1867年巴黎世博會上,這可是一件神奇的展品,一件令花匠莫尼哀十分驕傲的展品?!?/span>
19世紀中葉,法國人約瑟夫·莫尼哀(1823-1906)制造出鋼筋混凝土花盆,并在1867年獲得了專利權。
在1867年巴黎世博會上,莫尼哀展出了鋼筋混凝土制作的花盆、枕木,另一名法國人蘭特姆展出了鋼筋混凝土制造的小瓶、小船。
莫尼哀發明的鋼筋混凝土花盆,在巴黎的園藝界很快得到推廣。莫尼哀在1867年獲得專利權。如果莫尼哀的發明只是局限在自家的花圃里,人們不會記住莫尼哀這個名字。
有一天,巴黎一位著名的建筑師到莫尼哀的花圃里看花。他看到了莫尼哀用鋼筋混凝土制作的花盆,大為驚訝。他鼓勵莫尼哀把這項技術運用到工程上,并為他牽線搭橋。莫尼哀開始應用這項技術制作臺階、鐵路的枕木,還有鋼筋混凝土的預制板,并逐漸得到一些設計師的支持和社會的承認。
1875年,在一些設計師的幫助下,莫尼哀主持建造了巴黎,也是世界上第一座鋼筋混凝土大橋。這座橋長16米、寬4米,是座人行的拱式體系橋。當時,人們還不明白鋼筋在混凝土中的作用和鋼筋混凝土受力后的物理力學性能,因此,橋梁的鋼筋配置全是按照體型構造進行,在拱式構件的截面中和軸上也配置了鋼筋。
約瑟夫·莫尼哀主持建造的首座鋼筋混凝土橋
1884年,德國一家建筑公司購買了莫尼哀的專利,并對鋼筋混凝土進行了一系列科學試驗。一位叫懷特的土木建筑工程師研究了它的耐火性能、強度,混凝土和鋼筋之間的黏結力等等,并在此基礎上研究出了制造鋼筋混凝土的最佳方法。從此,鋼筋混凝土這種復合材料成了土木工程建筑中的主角之一。
全文轉自:互聯網絡
四川恒源商品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
Sichuan Hengyuan concrete products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www.wedrawstuf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