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天然質地建筑材料——清水混凝土
何為清水混凝土?
清水混凝土極具裝飾效果,所以又稱裝飾混凝土。它澆筑的是高質量的混凝土,而且在拆除澆筑模板后,不再作任何外部抹灰等工程。它不同于普通混凝土,表面非常光滑,棱角分明,無任何外墻裝飾,只是在表面涂一層或兩層透明的保護劑,顯得十分天然、莊重。
“清水混凝土”是國內建筑領域少人涉足的一片神秘之地。
雖然它與生俱來的厚重與清雅是一些現代建筑材料無法效仿和媲美的,但因施工難度大,可變因素多,又使其始終難以被國內的業主和建筑師所采用,也就更鮮有成功的范例。
由于清水混凝土一次澆注完成、不可更改的特性,使得與墻體相連的門窗洞口和各種構件、埋件須提前準確設計與定位,并與土建施工同時預埋鋪設。由于沒有外墻墊層和抹灰層,施工人員必須為門窗等構件的安裝預留槽口,清水墻體上若安裝雨水管、通風口等外露節點也須設計好與明縫等的交接,只有解決好所有問題,才能保障清水混凝土墻體呈現出它本應反映的紋理與質感。
對于一項復雜的工程,最重要的就是有好的適合的運作系統。從組織設計、安排施工到項目管理與監理督檢,如果每一個環節都運行良好,展現出清水混凝土的優點與優勢是順理成章的事。這也是為什么清水混凝土建筑在國外很普遍而在國內卻很少見的原因
清水混凝土體現的是“素面朝天”的品位。但這是一種高貴的樸素,看似簡單,其實比金碧輝煌更具藝術效果。首都機場新航站樓采用清水混凝土技術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T3A標段施工方對外透露,新航站樓候機大廳和公共大廳外部結構采用了清水混凝土技術。這種建筑藝術,將把新航站樓裝扮得古樸美觀,為進出港旅客帶來返璞歸真的視覺享受。
清水可以用,技術要過硬
中國的建筑有一個問題就是沒有“洗臉”的習慣。國外的建筑過幾年就要重新刷一遍,所以上去仍然是新的。面磚的缺點是高層萬一脫落,會砸傷人,所以貝聿銘建議我們的蘇州古城一律不用面磚而是用涂料。涂料的缺點就是質量不能保證,像我們做的一些博物館不到一年就都不行了。這個問題很難弄。
至于清水混凝土建筑,要制作完后不做任何裝修,必須用高標號混凝土,普通混凝土不行。悉尼歌劇院的外墻也都是用“清水”。這里有一個問題,“清水”可以用,但關鍵是要求工人的技術要過硬。解放前上海一些老建筑,混凝土鋪完以后,工人用瓦刀一刀一刀地刮,整個墻面形成花紋狀,很漂亮。
清水建筑——誘惑中的挑戰
在使用清水混凝土技術中,最大的困難在于清水混凝土的造價、工藝、模板等等這些綜合的成本并不是我們的市場現在所能自如把握的,要大規模使用清水混凝土是個不小的挑戰。另外,審美習慣上恐怕也會有一點問題,如果拆下模板后覺得墻面不平整,就抹水泥找齊,反而破壞了那種質感。
高端的簡約——最本質的美感
所謂的“絢爛之極歸于平淡”,最高級的審美就是自然?!按笄扇糇尽本褪沁@個道理。最質樸的往往是最美的。而清水混凝土是混凝土材料中最高級的表達形式。素面朝天的美是最真實的美。因此在工程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建筑師們就遵循著這一理念, 即用最少的裝飾表達最豐富的內容。
一般的樓盤裝修喜歡在墻面上貼上大理石、花崗巖等裝飾品,但是極簡主義者的作風是在裝飾上摒棄了奢華,而是盡量顯示材料本身的美。不過簡單不同于簡陋,一字之差,謬之千里。簡約歸簡約,選材上卻一點都不馬虎。
用純粹的語言來敘述建筑
真正的建筑文化就是用最本質的建筑語言來構建空間,但是隨著土地日益緊張,高層建筑越來越多,特別是鋼筋混凝土成為建筑主體以后,內外都需要重新裝飾。但是存在貼瓷磚顏色不一致、掉落不安全、涂料會變色等問題。
清水混凝土是一種最自然的材料,可以用最純粹、最簡單的語言來敘述建筑,這樣的語言才是建筑師所追求的。但從目前北京已經采用清水混凝土的幾個項目來看,可以說,幾乎沒有很成功的。說一句大白話:清水混凝土確實是物質發展到一定程度,有錢人玩文化的產物,素面朝天看似簡單,其實比金碧輝煌、銀裝素裹還難弄得多。
清水混凝土施工的技術關鍵是以下三個:
1、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和原材料質量控制。新拌混凝土必須具有極好的工作性和粘聚性,絕對不允許出現分層離析的現象。原材料產地必須統一,砂、石的色澤和顆粒級配均勻。
2、 模板工程。清水混凝土施工用的模板必須具有足夠的剛度,在混凝土側壓力作用下不允許有一點變形,以保證結構物的幾何尺寸均勻、斷面的一致,防止漿體流失。
對模板的材料也有很高的要求,表面要平整光潔,強度高、耐腐蝕,并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對模板的接縫和固定模板的螺栓等,則要求接縫嚴密,不允許漏漿。
3、 養護。清水混凝土如養護不當,表面極容易因失水而出現微裂縫,影響外觀質量和耐久性。因此,對裸露的混凝土表面,應及時采用粘性薄膜或噴涂型養護膜覆蓋,進行保濕養護。
全文轉自:我愛我家網
四川恒源商品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www.wedrawstuf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