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在革誰的命?
核心提示:許多3D打印機的業內人士表示,雖然現階段在某些領域還必須采取傳統方式來制造相關模具,但3D打印技術將會給傳統成型技術與制造業帶來巨大的沖擊是毋庸置疑的,甚至當3D打印機技術進一步成熟之后,3D打印技術將徹底取代傳統的成型技術。
部分建筑建材行業內人士表示,以前談起3D打印技術,第一反應便是夢幻般的高科技產業,主要用于智能制造產業,建筑3D打印技術從概念到成為現實還為時尚早,其實3D打印帶來的革命已近在眼前。
《經濟學人》雜志對3D打印技術曾經有過這樣的評論:“偉大發明所能帶來的影響,在當時那個年代都是難以預測的,1450年的印刷術是如此,1750年的蒸汽機是如此,而在1950年的晶體管同樣也是如此。而今,我們仍然無法預測,3D打印技術將在以后的時光里怎樣改變世界?!?/span>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20年前,誰也不會想到網絡化能這么深入我們的日常生活,甚至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工作方式,而隨著3D打印技術的重磅來襲,很多人都認為這又將帶來一場巨大的“工業革命風暴”,可這場風暴到底在革誰的命是整個問題的關鍵?
整合產業鏈
讓設計登上“王位”
在傳統觀念中,所謂設計,很多人理解就是賣圖紙。如果從設計行業的生產工具而言,這個理解似乎也沒錯。因為設計師的大部分時間確實是在和作圖、建模等軟件打交道。但從他們工作的對象和目的來看,這個理解現在己經完全過時了。
在3D打印的世界里,設計已經從平面、建模、逐步發展到實體,此前,記者在走訪3D打印機制造企業時,部分企業負責人表示,當前設計不僅僅停留在圖紙、電腦的虛擬世界里,通過3D打印技術,設計師腦海中的構想可以成為現實,不僅如此,3D打印正在向更高端的工業設計邁進。
3D打印主要分成3個部分:3D打印機的研發和生產;3D打印服務商;工業設計機構。目前國內大部分3D打印機還是停留在桌面級打印上,但是目前的精度還是無法應用在商業中。精度的提升需要硬件的精密性,包括位移的精度和溫度、壓力的控制。目前此類桌面3D打印機的生產和銷售,絕不是3D打印產業的真實面貌。
深圳作為所謂聯合國評定的全球8個“設計之都”之一,這里部分工業設計機構已經開始了全面的轉型,正在成為“工業代理事務所”,品牌主只需向這些工業代理所表達自己對產品設計的要求,然后在約定時間進行公開銷售,各環節都被外包給了專業的機構——包括最后的制造和組裝,都交給了代工廠。最后生產企業只剩下了品牌和銷售渠道。而有實力的工業設計機構,甚至把品牌管理也承接下來,品牌商只需要賣產品和管渠道就可以了。
在這種情況下,工業設計機構比廣告公司更受品牌商的歡迎。工業設計機構成為了市場調研機構和廣告公司的上游客戶,亦成為了供應鏈管理的專家和工藝技術顧問,“生產制造”的重心,全面向設計轉移了。
敲碎傳統的骨頭
讓制造業“嗨”起來
由于3D打印技術可以大幅提高生產效率,并且精度極高,許多精密零部件均可以通過3D打印技術來縮短生產時間,世界多數國家對3D打印技術均逐漸加大了研發力度。許多業內人士表示,雖然現階段在某些領域還必須采取傳統方式來制造模具,但3D打印技術將會給傳統成型技術與制造業帶來巨大的沖擊是毋庸置疑的,甚至當技術進一步成熟之后,3D打印技術將徹底取代傳統成型技術。
柔軟濕潤的肺葉,上面還有血管和腫瘤,拿手術刀切下去還會流出血液,不過不要以為這是真正的肺葉,這只是日本千葉縣的Fasotec公司利用增材制造(即“3D打印技術”)制造出來的器官模型,這是近日3D打印技術的全新突破,而此項技術也讓3D打印機成為了“上帝之手”。
作為一項顛覆傳統成型技術的新型科技成果,國內對3D打印技術一直高度重視。不久前,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更是研究制定了《國家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推進計劃(2015~2016年)》(以下簡稱《推進計劃》)。根據計劃提出的目標,到2016年,初步建立較為完善的增材制造產業體系,整體技術水平保持與國際同步。
根據《推進計劃》要求,在產業化方面,3D打印產業銷售收入要實現年均增速30%以上的快速增長,形成兩三家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3D打印企業。而在行業應用上,3D打印要成為航空航天等高端裝備制造及修復領域的重要技術手段,初步成為產品研發設計、創新創意及個性化產品的實現手段,以及新藥研發、臨床診斷與治療的工具,在全國形成一批應用示范中心或基地。
業內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由于可以被廣泛應用于軍工、醫療等重要領域之中,我國3D打印技術的研發一直廣受重視。而此次提出‘推進計劃’更是彰顯了國家大力發展增材制造產業的決心?!?/span>
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3D打印技術在我國發展時間較短,許多核心技術還掌握在國外企業之中。此外,3D打印技術對于材料的要求非常嚴格,一直被人們稱為3D打印技術的瓶頸之一。
根據《推進計劃》的發展規劃,國家鼓勵優勢材料生產企業從事3D打印專用材料研發和生產,并且針對軍工、醫療等行業需求的特殊材料進行集中攻關,力求到2016年,基本實現鈦合金、高強鋼、部分耐高溫高強度工程塑料等專用材料的自主生產,滿足產業發展和應用的需求。
此外,《推進計劃》還建議增材技術企業集合力量,形成一批研發應用示范中心或基地。根據記者了解,珠海、青島等地已開始興建3D打印產業園,并將其作為新興產業重點發展方向。這種有規模的集群式發展,無論是在技術研發還是在銷售上都將非常有利。
解鎖“緊箍咒”
3D打印材料亟待變革
強大的制造功能,讓3D打印一度被奉上傳神壇,但3D自身也存在致命缺陷。此前,記者在走訪國內知名打印機制造企業時,該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3D打印機將來到底能為我們打印什么產品,還要看有沒有足夠多可用的材料。雖然現在3D打印已經名聲大噪,但可用的3D打印材料還遠遠不能滿足打印產品的需求,且很多材料價格也有點高。所以開發新的打印材料迫在眉睫,否則3D打印機的應用范圍及銷量都無法快速提升?!?/span>
如此看來,雖然各類3D打印耗材“爭奇斗艷”,但是材料仍然是制約3D打印技術發展的最大瓶頸,而作為3D打印的重頭戲,工業級的3D打印材料更是十分有限,目前適用的金屬材料只有10余種,而且只有專用的金屬粉末材料才能滿足金屬零件的打印需要。
在金屬3D打印中,常用的材料是鈦粉、鋁合金粉和不銹鋼粉。與普通金屬材料比,這些材料成本要高出10倍左右。例如,德國的EOS公司能生產出有限的幾種金屬粉末(不銹鋼粉、鋁硅粉、鈦合金粉)但價格是傳統粉體的10~20倍。
可適用的材料成熟度跟不上3D市場的發展;打印流暢性不足;材料強度不夠;材料對人體的安全性與對環境友好性的矛盾;材料標準化及系列化規范的制定等等制約著工業級3D打印的發展。
雖然真正發揮3D打印技術的價值還需時日,但革命的趨勢已成不爭的事實。日前,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秘書長羅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第三屆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大會暨博覽會將于6月3日在成都召開。在這場全球3D打印行業規模最大的專業會議和展覽中,工業4.0、中國制造2025規劃將會給3D打印行業帶來什么機遇,3D打印能否成為下一個風口,或許會有新的解答。
全文轉自:中國建材報
四川恒源商品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
Sichuan Hengyuan concrete products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www.wedrawstuf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