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帶一路魅力難擋 科技、地產成各國焦
核心提示:由中國發起的“一帶一路”戰略已非新事,而隨著絲路基金首單花落“巴鐵”后,各國對于“一帶一路”的機遇萌生了更濃厚的興趣。
??由中國發起的“一帶一路”戰略已非新事,而隨著絲路基金首單花落“巴鐵”后,各國對于“一帶一路”的機遇萌生了更濃厚的興趣。
??在中國金融信息中心主辦的國際投資洽談會上,以色列領館、斯洛伐克房產投資方、澳大利亞亞太證交所(APX)分別對記者表示,在科技、地產、交易等領域與中國合作將是各自關注的焦點。
??以色列尋求同中國科技合作
??“中國一直是對猶太人最友好的國家,以色列也希望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尤其希望在高科技方面進行合作?!?以色列駐滬總領館總領事柏安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伊始便脫口而出。
??恰在專訪的前一天,絲路基金的第一單花落巴基斯坦水電項目,而作為沿線國之一的以色列自然也心向往之?!耙陨旭v北京領館可能正在和中國接洽,希望能更進一步尋求合作機遇?!?柏安倫表示,以中兩國長期密切合作,中國的風投也愈發關注以色列的投資機會。
??以色列駐華大使馬騰(Matan Vilnai)此前表示,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對以色列創業公司、IT技術感興趣,以色列對此表示歡迎?!耙陨惺切?,科技含量高,中國是大國,對技術有需求。通過合作,雙方都能獲益?!?/span>
??其實,在納斯達克的上市公司中,來自以色列的公司數量僅次于美國和中國。在美國本土以外的地區當中,以色列是科技創業公司最多的地區,業務涵蓋從互聯網到軟件開發的各個領域。
??除了科技領域,柏安倫也舉例稱“以中合作從來未停歇,如今年三月,中國最大港口上海國際港務集團(SIPG)最終贏得在建海法新港的招標?!?/span>
??斯洛伐克:欲吸引中國房產開發商
??“斯洛伐克有許多優質的地產項目,住宅、酒店地產等,我們歡迎中國房地產開發商來斯洛伐克進行開發,這既緩解了中國產能過剩的問題,也有助于斯洛伐克的發展?!彼孤宸タ薑CERO地產投資公司中國總代表武雅玲(Beatrice Ernoul)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斯洛伐克位于中歐腹地,可謂歐洲心臟,細看其資料將令你大跌眼鏡。
??就經濟來看,其政治經濟穩定,是歐元區發展最快的成員國。斯洛伐克是連接西歐和東歐的橋梁,擁有超過5.07億人的商業市場 ,國際油氣管道經過斯洛伐克。
??就旅游地產的開發價值而言,斯洛伐克擁有眾多享譽全球的水療、浴療等療養溫泉, 有位于迷人自然環境中的世界級高端18洞高爾夫度假勝地,9處國家公園和14處風景保護區,各種文化地標和歷史地標都 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就人力成本來看,中國與斯洛伐克本國相比并不具有相當優勢,但我們更看重的是中國的技術經驗和資源?!?武雅玲表示。
??其實,看中中國房產開發能力的外商并不占少數,近期也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愛爾蘭某處正在同重慶的地產開發商進行接洽。
??其實,除了地產開發這一項目,中國與斯洛伐克在貿易、投資領域都有密切關系。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進一步推動,雙方的合作機遇將進一步拓寬。
??在貿易方面,斯洛伐克在中東歐16國對華貿易額中居第四位,斯洛伐克對中國的出口目前有77.1%集中在汽車及零部件上,17.5%為機械和電子設備。
??在投資領域,前年9月中國南車下屬株洲時代新材料公司收購了德國采埃孚集團旗下,包括其位于斯洛伐克特爾納瓦州的汽車零配件廠在內的BOGE橡膠與塑料業務全部資產,斯洛伐克十分歡迎能為當地帶來就業機會的投資項目。
??澳大利亞:積極參與沿線建設
??盡管澳大利亞在嚴格意義上并非沿線國家之一,但中國也表示“一帶一路”是開放的。澳大利亞更是多次表達了深入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意愿。
??澳大利亞駐華使館商務參贊杜大維年初表示,澳大利亞希望發揮農業、環保、能源資源、醫療、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優勢,深入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同時,也希望以“一帶一路”為契機,更多的中國資本進入澳大利亞的基礎設施建設、海洋合作研究、旅游等領域。
??不可忽視的事,澳大利亞不同于其他沿線小國,其作為發達經濟體擁有成熟的資本市場,將在人民幣國際化和中企“走出去”中扮演關鍵角色。
??“中澳時差僅2-3小時,貿易關系緊密。澳大利亞是中企‘走出去’的理想訓練場。當前有很多中國企業正在和我們接洽,希望在6-12個月內赴澳上市,已有‘生命力’和‘中環運’兩家中企成功在APX上市?!眮喬C券交易所(APX)商務拓展及市場總監羅耀基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
??據了解,上述兩家中企上市時均以澳元計價,亞太證交所現已宣布簽署協議將采用納斯達克(NASDAQ)的OMX交易系統,今后將實現澳元和人民幣進行交易,并適時推出人民幣板塊,規避匯率風險,這也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一步。
??近年來,中澳互動頻頻,中澳自貿協定落地,人民幣清算行花落悉尼,澳大利亞又成為亞投行的創始成員國。此前中國內地近600家擬上市公司的“堰塞湖”現象依然存在,企業“棄A轉H”的風潮仍未消散,今后“轉澳”或將成為可行之選。
全文轉自:華爾街見聞
四川恒源商品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
Sichuan Hengyuan concrete products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www.wedrawstuff.com